中国最早的客家人形成于秦始皇时期

有俗语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俗语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客家人是北方汉人南迁之后,与当地原住民(土著)杂居生活后演变而来的。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他们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

在客家语和广东方言中,“客家”发音为“哈嘎”(Hahha),意思是“客户”,即从外地来的人。而在广东本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客家人。只是各地对客家的叫法不尽相同。

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赣南、闽西、粤东,那里有29个县是“纯客县”。在宋末以前,宁化是客家人南迁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客家人以此为轴心,向中国南方逐渐扩展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

历史上客家人的先民,有过六次大规模的南迁:分别是秦始皇时期、“五胡乱华”时期、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宋南渡及宋末时期、明末清初时期和太平天国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华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出于政治和军事的考虑,他派兵60万人打算“南取百越之地”。秦军一路南下征讨,从闽粤赣边界进入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150里)一带,最后到达了今兴宁、海丰地界。

四年后,秦始皇再派50万军队“南戍五岭”(五岭,即今两广地区)。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由于这些南下的秦兵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于是就留在了当地。这就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批客家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