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家暴的孩子们恋爱时

有一个男人说:我发现在和自己的妈谈恋爱啊。
有的女人会说:我发现是自己的妈在和对方谈恋爱啊。
他们都来自于有家暴的家庭。
前者的家暴者是一位妈。
后者的家暴者也是一位妈。
他们在不同的故事中,并不是彼此是对象。
他们长大后都找到了恋人恋爱,但是发现对方也是一个家暴施予者,
或者猛然发现自己正是那个家暴施予者,
才发出了开篇的感慨。

前者发现自己找的女人正用当年他妈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和自己相处;
后者发现自己怎么变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样的人,但是她正在用那样的人的施暴方式在对待自己的恋人;

原生家庭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尽管你讨厌某种东西,但你已经被那种东西训练过了,甚至成为了自身的习惯而不自知。
如果一个家庭的母亲对父亲发脾气总是甩门,然后把自己关起来。
这家的女儿有天发现自己怎么老是给恋人甩门,把自己关起来。她从小就给自己说不要这样,但是到了特定的时候她的行为选择模式正是她不喜欢的这种方式;
这家的儿子有天发现怎么自己的女朋友像他妈一样老是给自己甩门,是自己的这种体质或性格必然引发女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吗?他为自己找了个妈吗?他从小就给自己说不要找这样的妻子,这次又失败了吗?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是都是人,如果幸福也能相通,自然不幸也能被有共同际遇的人们所理解。
如果有人还不能,那是因为还不够成熟。

面对不幸,人们能选择的解决方式也都很相似。

比如有的家庭是这样的,母亲是个挑剔唠叨鬼,打人骂人污辱人。
有的家庭的父亲于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一去不返了,
有的虽然走的时候是乱世,比如战争或世事动乱之时,但很多人是真的走了,并且还活得好好的,
但就是永远不和原来的妻儿再联系了。
有的多年后可能还会出现。
而有的父亲是在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终于忍无可忍地走了。
毕竟一直忍让,也许责任心强一点,是想等孩子大一点再走或者心里给妻子默默定了个10年期限,对方再不改就走;
也许之前有工作场所可以去然后用大部分时间逃避家庭,但后来失业了,干脆彻底离家出走了;
也许有的男人需要感情寄托之所,之前如果出走将独自漂泊,但是后来认识了妻子之外的要坚决跟她走的其他女人,于是就跟她走了…

这样的家庭受暴者的丈夫或父亲选择的是离家出走。

有的人选择的是离婚;有的人选择的是以暴制暴,家里变成了打斗场,但一个人的摔摔打打和两个人的对打一样惨烈。只不过以前是一个施暴,现在父母双方都施暴。

有的人忍让,孤独地痛苦或绝望地早早离去或死去;有的人会得抑郁症;有的人会成为罪犯,报复或转移加害于他人…

这样的家暴家庭总会在某天改变,不管是外部的境遇,或者是内部的解构,并且往往很突然或方式猛烈,因为暴烈不可能长久,越硬的越容易折断,越刚的越容易暴露。

这样家庭的孩子们长大了,恋爱了,就有了开篇的问题。

家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不能正视或自我意识并加以改良,就会在每段恋爱建立的亲密关系中茫然失措。

如果对方是来自于非家暴的家庭,特别有爱的家庭,这种爱能带来一种新体验,但未必能解决旧有的痛苦,因为那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就象很多探险的人知道风险啊但仍然迷恋挑战,嗜酒的人也被醉酒的痛苦折磨,但时不时要重温一下伤疤,他/她被培养出了这样一种行为模式,甚至是一种下意识。但对方没有相同经历的人未必能理解,觉得我给予你的爱还不足以弥补你受的伤吗,你不能为我有所改变吗?
面对这样的爱人,自己退出反而是对对方的爱护。
因为让对方发现在和对方自己的妈谈恋爱或者让自己发现是自己的妈在和对方谈恋爱,这是对对方感情的伤害。

于是人们又往往被有相同经历的人所吸引,都来自于家暴家庭,应该彼此更了解、更理解、更同情、爱得不仅可以快乐还能触及灵魂的痛苦的回味,应该是灵魂伴侣啦,但是家暴的痛苦和行为模式已经嵌在骨子里,有种自然而然成为下意识的反应,而且正是因为彼此有相同际遇,才知道什么是对方最痛的。敌人的箭易躲,爱人的箭难防。

没有人喜欢家暴,也没有人喜欢家暴对我们性格或处事模式造成的塑造,只是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而已。

很多受家暴的孩子们在很小或年轻的时候是不会有这个意识的,就是自己经历的家暴使自己变成了一种家暴者,潜在的施暴者,而不仅仅是受害者,施暴的程度严重或不严重,形式相同或不同。

或者有这个意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改变的。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成为家暴施予者之后,不要急于跳入下一段感情,新伤治不了旧痕。

什么时候自己成熟了,自己能照料一段感情了,自己真的能保护对方免于来自于自己的伤害了,这种伤害未必是物理身体伤害,包括冷暴力、言语较劲、情绪失控等很多。自己知道真的需要什么,什么是真的合适自己再说吧。

这一切得取决于这个受暴的孩子长大后的个人成长。

很多人孤单地死去,但孤单未必是孤独,一个丰富的或感受精神成长的人死去时并不害怕孤单。

解决家暴心灵影响的问题其他人谁也帮不上忙,给你爱的人不能,给你恨的人也不能。

只有上帝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神,才能更好地认识人。认识了神,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我们的爱的根源来自于上帝,祂赋予我们爱,然后使我们学会爱自己,爱他人。

这份爱是因为我们有了爱,并不是因为别人爱了我们,使我们有了爱。他人的爱是外在的,上帝的爱是天赋的。

家暴背景的孩子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相爱容易相处难,但成熟了点或感觉又成熟了点的孩子们或许可以试试他/她渴望的新的恋爱关系,尽管谁都不知道这次是否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