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是家庭主妇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女生比20年前的我们幸福。
她们生完孩子后可以天经地义地在家带几年孩子,不去上班。我见好多人都是这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风气。
一方面可能是没有老人帮带孩子,另一方面可能是自己想带孩子。
我那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如果生孩子,肯定要自己亲手带大。至少带到三岁,或上幼儿园为止。
带自己的孩子,既是责任,也利于培养亲子关系。
如果都曾经忍受过孩子尚不会说话时的哭闹,那么长大后他/她的什么不如意都可以平和地去处理和接受。
不过,我们那时候,当家庭主妇并不是社会风气,强调女人一定要自立自强,所谓的自立自强好像就必须有稳定的工作。
生完孩子也就最多三个月产假。
如果是给私企打工,那更是不宜休息那么长时间。
中国社会国有企业40、50的下岗潮使人们深知工作的珍贵。
年轻一辈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敢也不甘心退守家庭。
其实,谁带孩子,怎么带孩子,也是重要的三观啦。
那时候,很多男人听到女人要当家庭主妇,哪怕只有几年,也是感觉压力很大的。
再不要说有的男人自己本身本事不大。
所以在20年前,当家庭主妇并不是风潮。
甚至女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不工作,就耽误了自己的事业,白读了大学什么的。
其实,养育孩子也是重大的社会责任和一项工作,只是没人付钱,因此辛苦和努力得不到尊重罢了。
如果像西方国家一样,孩子可以抵税、可以有哺育津贴、生活补助什么的,则专职宝妈的工作价值会有更直观的表达。
我见现在许多中国女生生完孩子后,可以当专职宝妈,我觉得还是社会进步了,毕竟现在中国政府对育儿也没有任何的辅助,绝大多数都是靠自己,但当家庭主妇的多了。
说明这些年轻妈妈的老公的工资也许不那么丰厚,但至少可以养一家人。
这些年轻的丈夫懂得了妻子育儿的价值,不是说只有到社会上赚钱才是为这个家做贡献,带好孩子就是妻子有价值的付出。
再来,就是女人的价值既可以在社会上也可以在家庭中获得认可,谁说照顾孩子和一个家庭不是一种职业呢?
有人说,鼓励女人回归家庭是女权的倒退。
不是,女人可以选择回归家庭,并且有能力回归家庭,是比以前多了一种选择。

那如此面善若旧识之人

有人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某人,认为很熟悉,就像认识多年一样。
好像《红楼梦》写的宝黛初相见。
黛玉初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不够幸运,一直未能有缘见过和我有如此这般眼缘的人。
近日,却在YouTube上见到一位拉小提琴的,觉得面善。
心里感觉仿佛是旧相识,曾经在哪里见过一般。
我想我上辈子肯定是和小提琴有缘的。
而且我上辈子肯定是个男人,因为遇到这似曾相识的人儿是一位小姐姐。
她是专业的小提琴演奏者,东欧人。
看到她,就觉得似乎和她曾相识,作情侣、作妻子、作母亲、作姐妹、作朋友、作同事等等都是极好的。
或者说,如果我是个男人,我心目中的理想的情侣、妻子、母亲、姐妹、朋友、同事的形象就是这样的。
和她在一起,会有这样的感觉:既有伴侣的包容又有母爱的温馨,既有良师益友的期待感,又有才华被深情欣赏的满足感。
可爱的小姐姐,既有温柔的面庞,又有温柔的心,如果我是个男人,在她身边就很满足啦。
这个姐姐我曾见过的。

现在是检验过去的专家的话的时候

过去的专家有的还是专家,他们的话在现在能得到验证。
有的专家就是砖家了,帮凶或者胡说八道,被后世的检验一个个打脸。
记得10-20年前,专家就在电视上说,10-20年以后中国的单身适婚男子要比女子多3000万人,也就是3000万人潜在地找不到老婆。
我家老娘问我是不是她孙子长大的这一代。
我说,是啊。
当时这数据听得很吓人。
现在,她的孙子长大了,快到了适婚年龄啦。
果真,中国至少3000万男人打光棍。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结婚的也是一大堆。
固然找不到老婆的很多,但是不想找老婆的也很多。
社会或许能达到动态平衡吧。
现在的社会数据和以前对社会数据的预测是一致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会有不同的社会解读和社会意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