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里的不发达

你有钱在哪里都活得好,你没钱在哪里都是loser。
中国人的话就是这么粗鄙,想想似乎又有点道理,这种道理十个九个中国人都接受的。
放到普世价值的世界里,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也是不正确的。
毕竟没钱但杰出的人很多。成就未必能用钱衡量。很多人追求卓越的目的并不是中国人式的那种见钱眼开。
只可惜,现在的发达国家里很多精英和中国粗鄙人的想法是越来越趋同的。
这就造成了现在发达社会里的人活得越来越艰难,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被假社会主义真极权主义有了市场。
因为发达国家看不见自己所在的发达国家的不发达,他们认为已经很发达了。
比如说发达国家就很少看到自己的贫穷或者说贫穷人很多,或者贫富极度不平衡。
虽然说世界上分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或者叫发展中国家。
但并不是发达国家的每个人都是发达的。明显,现在发达国家内部越来越不能达到发达平衡。
资本主义有它的自身缺陷性,那就是资本的不断扩张,大鱼吞小鱼,小鱼吞虾米,如果不改造资本主义本身,比如反垄断而打击托拉斯这样的手段,
那么资本主义就不能良好的发展。
毕竟,哪一间大公司希望自己被拆分呢?他们巴不得都像马云在中国市场能享受到的超市场地位一样,可以办个比银行更灵活更垄断更嚣张甚至一度都不用被央行监管的第三方支付呢。
成功者,或者现在已经站到食物链顶端的游戏者他们当然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一直玩下去,他们不欢迎在自己的身边就出现挑战者。
现在欧美国家很多都走在这种危险的趋势当中。
发达平衡不是让发达国家搞福利主义,搞平均分配,搞社会主义,而是继续提供平等的机会。
可惜,让我们看看发达国家的一些资本虚伪。
比如美国也有国家发展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行一样,都是支持第三世界的发展。比如去第三世界开展一些业务,帮助落后地区。比如支持像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纳斯这样开办穷人银行的银行家;比如支持在非洲国家进行水资源净化的项目;比如支持组织农村手工编织而带领村人一起致富的亚洲某位妇女。
但问题来了。
如果一个发达国家的公民,他/她想在这个被称为发达国家开办穷人银行、开展水资源净化、和进行手工编织生意的妇女,他们很容易找到启动资本和钱吗?
中国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其实根本不支持中小企业,当然有关系有门路的是可以的;但是在发达国家这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发达国家的精英认为自己的国家很发达了,怎么会需要穷人银行、水资源净化、和手工编织生意?
当然,我说的当然不是指特别具体的项目,一定是发达国家已经有的。
但是不管这个创业者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不容易的,都是需要资本支持的。
但是号称发达国家的所谓开发支持银行恰恰是只针对外国不发达的,而自己的不发达的一面,若有人致力解决,难度可能比发展中国家的创业者更难。
因为不发达国家做啥都是进步了,而在发达国家,做啥如果没达到精英的想法和思路,那就是一文不值了。
特别是如果这个创业者的思路就是来挑战现有规则,和现在精英掌控的游戏的。
其实发达国家里有很多不发达,也需要很多人来设计方案、实践方案、解决方案,但是他们难度可比不发达国家里的人难多了。
因为发达国家里的精英们认为已经很发达了。如果谁要致力于解决发达国家的不发达问题,得先说服这些精英,别成为他们的威胁和挑战。
所以那些支持不发达国家的进步才显得那么高大上。
比尔盖茨、希拉里、奥巴马、索罗斯这些人的基金会都投入大量的金钱支持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但美国那些不发达的事,他们是否有资金投入呢?

恐惧左右了我们的决定

我常常想,这世界上聪明的人这么多。基本上那些精英智商都比我高,劳苦大众也都很精明,充满世俗的智慧,也都比我聪明,但为什么在疫苗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却盲信实验性疫苗,趋之若鹜呢?
于是我不得不佩服控制者的控制手腕,如果真有控制者,在下病毒和疫苗这样的大棋的话。
据说人性两大特点是贪婪和恐惧,在股票市场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这盘大棋是从恐惧开始的。这个恐惧一上来就和以往不同,它是以大封城开始的。想必人群中10个9.9都没有白天长期在家呆着的体验。除了家庭主妇和放寒暑假的孩子们。
大老爷们呆在家中,失业的、责任的恐惧可能比病毒自身更可怕。
有家庭的必然会担心家人的健康平安。
青少年也没有这种体验,以前虽然放假也在家,但没有和父母在一起啊。24小时,和父母面对,想想多么恐怖。过几天可以,过240天,得看这家庭气氛是否和谐,能忍受240天的24小时相处。
夫妻在封城的时候也是24小时相对,多少吵嘴生气闹离婚的,很多很多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
除了这些个人社会性心理恐惧,然后再是社交恐惧,为戴没戴口罩发生多少冲突,然后考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公司关门,民众失业, 刚好发生的几件社会大事引发的社会动荡等。
最后才是病毒的感染力,被迫上班的人时刻承受着被病毒感染的最大风险;如果有认识的人中招,那肯定是感觉危险离自己不远,而哪怕只是在家呆着,但每天媒体上不断上升的数字和告诉人们医疗资源已经匮乏,人们立刻被疫情前期买不到口罩的那种恐惧笼罩了。
在疫情出来之前的很早时候,就有人说如果疫苗一出来,就立刻打。那是一些在家闷不住,过着活跃的社交生活的人早早下的决心。
但我想大多数人还是因为恐惧战胜了理智吧,所以早早下了决心。
人啊,一旦下了决心,一般就不太关心旁杂的声音啦。
不过支持疫苗的勇敢的人看我们也是傻逼。你们不也是恐惧疫苗的安全性而宁可冒感染的风险吗?
是的,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在早期就说不打疫苗的人在对方看来也是愚不可及。那时候,川普还在台上呢,总统也鼓励疫苗和民众施打呢,大选还没开始呢,DS和Q这些代码很多人还不知道是啥东西呢,疫苗还没研发出来呢…
所以看我们真的是傻逼啊。
上帝是公平的,打的要承担副作用的风险,不打的也要承担感染的风险。
在疫苗的坚定支持者看来,只是机遇和幸运度的问题。
嗯,对,据说是二分之一的打生理盐水。也不知道是算幸运还是不幸运。

202109网友智慧——夕阳还是日出

网友引用了《巴黎圣母院》里的一句经典名言:“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把它当成了黎明的曙光”。
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和中国人太贴切了。
中国人经常把夕阳当成日出,特别是那些“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作为小粉红,正在为民族自豪感膨胀,中国好有钱啦,马上超越美国啦。
他们以为那是大国崛起、四夷来朝的序章,但外企撤资、教育、房产、网络业的裁员,街上的店面一片片倒闭和转让,老师、公务员都开始有人对他们的待遇上打主意了,等着现实像带刺的藤蔓一样慢慢地爬上他们的身体,他们就会逐渐感觉到痛啦。
小太阳们毕竟还很年轻,未谙世事,穷人也因为条件原因,无法自由来去,有权力的人舍不得既得利益和安全网。但是许多有条件但仍然对中国的未来抱来幻想的人,从企业家至明星,从商人至文人,从能公开翻墙到能秘密翻墙的,他们得到的信息已经够多了,他们见过的世面也不少了,他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也够庞杂的啦,但是他们若是认为那是日出,有人认为那就是夕阳,那就是命啦。
而且个人的命运未必只和环境有关,有些人在夕阳中欣赏到了美景,有的人在日出中却陨落了呢?命运也是个很玄的东西,要不然为什么有玄学呢?
每个人的命运没有可比性,很多科学家、数学家都在那些年留完学回国了,但是不是个个都是钱学森的命运,能活到文革后,这不是一些人所想的某些人的求生欲强所以能靠吹牛活下来;人们也只看到研发核物理、核能的科学家在多年后被表彰,但是他们隐姓埋名了多少年,在西北的戈壁滩中,遗弃了家庭和个人生活,甚至生平,只剩下一个名字……
所以文学家、史学家,只能基于某一种环境或某位相当具体的个人予以一种命运的描述,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里面固然有时代的烙印、环境的变迁,但更多的是个体在那环境中的沉浮。
正如有人会觉得夕阳无限好,正是下海时,而不是只是近黄昏。
多少聪明的人们知道那是夕阳,但他们享受那最后灿烂赋予的希望和机会。烟花只能在黑暗中绽放嘛。
性格决定了选择,选择决定了命运。
其实都不算准确,人们回首再看时只能说那就是命啊。这不是宿命论。
命运固然在很多时候给了我们膨胀感“我命由我不由天”,但若是我们忘记了头顶高处有天空,而我们是天空下的一个人,这往往构成了我们全部悲剧的起因。
夕阳亦或日出不重要,有天有地有人有事,方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