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网友智慧:人文学科的衰退不可避免吗?

我试过很多玩意。
包括写动画剧本,
包子的故事,如果2003年投拍,变成系列剧,
2013年可能会因为习皇吃庆丰包子铺而被封,
但只是当年想到要拍拟人化的包子的故事,
和他毛关系都没有。
当然,没找到投资人拍。
20年前,中国没有那种单纯的为了玩而玩的环境。
后来发财的人发了财才开始搞点单纯玩的不用太考虑钱的东西。
所以我试了很多,为什么啥都不做,
因为试过不喜欢啊。
我尝试就是看看我是不是喜欢,
尝试后发现不喜欢,当然就做不下去了。
喜欢当然也包括是否能接受那份工作的性质和那份工作带来的收益啊。
收益高的未必想做,正如中国的房产销售和各种销售,把假话说的肆意纵横,想必连骗子都要进行每日的心理建设。
收益低的,即使喜欢工作,但也未必感到价值感。
所以人贵在尝试。

按理说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尝试机会,却还是逃不开循环的圈子。
正如如果你的父母当年打三份工供你上学应该不是让你继续打三份工重复他们的生活。
但很多人没想明白,
当然勤劳工作是美德,三份工只是暂时的,但毕竟是很多人没有想明白。

你父母辛苦,就是让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尝试的机会,找到兴趣和收益的结合与平衡。
但现在很多人却是只冲着IT业和硅谷去了,因为工资高。
别人喜欢的和有兴趣的,未必是你喜欢的和有兴趣的,当然你可以为了高薪而让自己喜欢,
只是一代代的成长,在打转就没什么意思了。

施密特对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分析,到2021年,历史、英语和宗教等学科的毕业生人数在毕业学生总数的比例,还不到本世纪初的一半。

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偏向于人文学科而是STEM这些。

但我想世界是平衡的,上帝不可能只造科学家,我们还需要一大堆人文科学,

不是代码,不是一砖一瓦给人类留下多大的文明,当然,砖瓦很重要,但是用它们建造的建筑、艺术、人文、音乐等等才是文明长久留存的瑰宝。

施密特说,虽然他大部分时间花在编码和分析数据上,但他仍然很高兴自己本科时学的是人文学科。

东布罗夫斯基说,让我们与本科生合作进行数字人文项目时,找来一个人文专业的本科生,教他们足够多的编码来做他们需要做的事通常要比一些CS专业的学生去做更容易,后者可以在睡梦中编程,但不会真正以我们需要他们的微妙方式思考问题。

也就是说懂艺术的可以学编程,但学编程的未必能补上艺术的短板,未必能理解人文的精妙。

之所以现在学生不愿学人文学科,还是功利主义作祟。

但是等他们毕业出来的时候,也许编码不吃香了,人文学科吃香了。

风水轮流转,又没赶上热乎的。

所以不能太功利,要以你的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不一定马上获得高收益,但能支撑你走很久。

如果你的兴趣有天成为潮流,你就赶上风口的猪了。

如果没这么幸运,干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总比干自己不喜欢的愉快吧。

所以,不能太功利,人文学科学起来,它们是大有可为的。

我看不到云端的建筑是用什么砖瓦建造的,但我能看到,我们需要文明的高度,建在云上的天堂,如果代码是桥,而人文将是那片乐土上瑰丽的光芒。你会觉得我们只需要桥,而不需要光吗?

如果你还没能欣赏到光的重要和美好,只是因为现在桥的建造者们和创业者们在光的运用和美学的高度还不足够罢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