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考验智慧和设计

西方的福利制度在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的设计细节上可能没有考虑人性,或者说把人性不可名状(复杂)的一面没有怎么考虑,因为无法把所有个体的具体情况都考虑在列。
举个小例吧,比如一个人的失业工资是每周$200,如果一个人这个星期找了一份零工,获得了$100,因为收入较低,仍符合领取失业补助的资格,所以仍然会给他发失业救助,但会减去100元,然后这里面的25元是需要纳税的,因此,此人可能从零工雇主那里得到了100,然后从政府获得了125。扣掉税,这位失业者可到手的仍然是200。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他/她赚那100元的辛苦度,也许今天是扛大包赚来的,是钻下水道赚来的,是今天帮老板挡子弹当保镖赚来的,也许还把腰闪了,把手伤了,以至于接下来的1个星期都无法工作。
因此,人就会想啊,这么辛苦,扛大包腰都闪了,下次倒不如不去赚那100,反正政府都要发200。
你不能说人家是懒惰的,是贪心的,是不努力求生的。但因为制度的不合理(某些人心理上觉得不合理),人心总会有取舍,你不能用道德强求太多。
如果这种制度是这样更好,本来应该发200,但是只发100,如果找到了临时工作,赚到了100+,则可以再补助100。或者只发50,赚到了100再发50。如果失业者没赚到100,只能得50。使努力找工作成为一种奖励,而不是一种替代,可能更符合大众心理预期。
我也就这么随口一说,并没有上过大学的社会学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测算。
也许前人的设计是考虑周全的,之前或许做过测试,发现人心也是相当复杂的,有人可能会因为冲着奖励,反而去先失业再找工作。
很多人都说西方福利是鼓励懒人,这些说者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 这些说者很多人也不懂不是有福利制度有问题,而是福利制度的许多设计细节有问题,怎么既能摒除丛林社会的弊端,使人在困难危机时有社会帮助,同时又能鼓励人宁愿和开心地去做扛大包的工作,觉得比较心理平衡,这是社会福利设计者的智慧体现。
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府至企业,从商业至公益,无不需要智慧,既尊重人权,又考虑人性,既能扬善惩恶,又能把人追求更高道德培养趋于自愿而非道德宣教,这全赖于我们社会智慧的进步。
显然,欧美国家在社会福利这方面走到了前面,是发达的,但仍然有很多人性的秘密、社会架构的精巧等许多方面等待大家的一起努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