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生气

有一个人,见到柜子打开的,就说,我以为是张三打开的。其实是猫打开的。
都闻到臭味,就说,我以为是李四吃了臭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别人的错,是外面的垃圾和下水道的气味或者暂时并不知道原因。
这个人虽然是香港人,但也和一些大陆人,特别是当过红卫兵的那一代人一样的思维,喜欢揪人的坏和错,可见地域并不区分思维。
华人在美国支的多了去了。
不去搞清事实,在那里瞎猜,徒增自己的生气和对别人的怀疑。
整个大陆一代红卫兵我感觉就是这种范儿。
他们不在意事实,只在于自己的喜好和主观的批判。
张三哪怕一没做好,不代表,第二件事就是张三做的。
哪怕李四犯过错,不代表,下一次一定是李四的错。
这些人经常放在心里或挂在嘴边的就是,除了你还是谁。
他们是怎么如此相信自己的判断的?
关键是他们会由于这种完全不去探究事实就在心里下了定论,却使自己活得气鼓鼓的。
在中国,上一代的红卫兵范延展到下一代。
整个中国和支人社会就是事实不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的有罪推论或主观判断最重要。
有人问牧师论断和批评的区别。
我觉得前者就是连事实都没有搞清楚然后下结论,特别是引发对人的整体性的持续性的人品定性。比如被警察压断气的佛洛依德有过前科,许多支人(包括批评别人为支人的人)就说罪犯有什么人权,然后就认为我们在这件事上为佛洛依德争人权就是在为罪犯争人权,在为取消警察叫好。这是事实吗?我们在为嫌疑犯争人权好吗?就算罪犯有罪可以被压死吗?
批评是指在确认别人做错事的事实上引发的自己的道德纠偏,先不说批评的标准是否公正,搞清楚事实才是第一步的公正。
为何学生们要跳楼,那是因为许多个案中连第一步的公正都没有,在事实上冤枉孩子,比他们做错事然后被批评没面子对他们的打击重100倍。
所以整个中国社会就是这样吃人的之一。
就事论事太难了。
哪怕只有单独的没有任何关联的一件事,他们也不是力求搞清事实,如果搞不清就先怀疑着。
匆忙论断也就算了,更可耻是是有的中国人还为了佐证自己的主观判断,东拉西扯,上天入地,哲学名言,概念是非,就是听不到他们客观的观察一件事得到的最基本的经过和细节。时间、地点、到底看到什么?发生什么?没有。
只有:“我以为…”,或者“不是你是谁呢?”
我对此体会颇深。
以前我也会像受委屈的中国孩子,感叹世间凉薄,有罪推定无法活啊,吃人啊!
现在我才发现支人的很多中国式思维不是正常人。那样爱生气的人有点可怜,因为没有机会认识上帝或者虽然认识了上帝却没搞明白,因此总是活得气鼓鼓的或者愤恨恨的,随时准备发现错误和错误是某个人的错误。而生活又总是出其不意的,很多事实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