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种神性

最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
这句话挺俗气的,但挺有市场的。
俗气并不是指谈吃喝拉撒交配生殖街边巷角低端平淡功名利禄就俗了。
书本和作品等精神产品(或产物)中俗气的不少。
比如听到这句话,仿佛若功成名就的人,或所谓成功的人,或所谓高端的人如果能识得善良,反而是一种不被待见了。
他们若有这种品质反而不可贵了。
真是潜意识里剥夺众人行善的机会啊,殊不知,富人知善行善比穷人弱者行善在上帝的眼中还来得珍贵。
要不,怎么说,富人进天堂很难呢。
在俗气的作家眼里,识得善良反而是loser的身份更容易了。
其实,是否知善行善与那种身份毫无关系,是一种本性,一种灵性,是一种神性。
一个人是否善良,在于他/她是否有神所赐予的善良性,是一种内化的甚至天生的品质了。
所以,要真辨析所谓的的身份,最能识得善良的是被神恩赐的人。
市面上有很多书,爱谈成功学,让人们提高修养,培养好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我眼中,这些书一直很庸俗,虽然其中不乏许多闪光的智慧与道理,听起来也挺让人颇有所得。
还有些书,似乎也喜欢谈谈弱者,客观或同情的故事,站在所谓一种八面玲珑已获成功的优越地位上从上往下观察和体谅弱势。照理说,也够悲天悯人了吧?
但我读到这些东西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有种俗不可耐的感觉。不知何故。
还是上帝和圣经给了我答案。
我们在世界上的每个人其实是与神签契约,不是与人签契约的。
每个人同样跪在上帝的面前,同样最后要等到上帝的审判。
如果没有理解这样的基督精神,不论是什么东西,特别是文学作品——这种专门解释人性的工具和表达,就显得异常窄小,也提不出解决方案,还常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如果被神关照都算不得好,难道是众人交口称赞才更好?
善良也是与上帝的契约,并不是人际关系的契约。善良已然是神的恩赐并有神的关照,善良并不需要去被他人鉴定,每个人该问自己与上帝订的什么契约。
现在我知道为什么许多东西,比如中国大多数的文艺作品总让我有种高度不够的感觉,这高度不是上升为什么人性,而是神性。
是神性指导下灵性点拨下人性的表现。否则,一直纠缠人性,既不问出处,又不敢问去路。
最后都变成成功学和莫名其妙的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好人为什么不被善待,坏人为什么活得更好这些俗不可耐的不是让人顿悟而是给人纠结的玩意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