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艺术

我不仅不爱看中国现在的电影,也不爱看中国现在的书。
现在就指这一二十年来。
我上大学时觉得贾平凹池莉等一批作家的作品有一定的高度和文学欣赏性。
他们的作品有故事,有人物,有文字,有结构,有思想,有生活,有写作技巧。
在那个时代还是有一些好小说。
此外一些非虚构类书籍,也还是承接了文革前甚至民国时一种风格的文笔,或许是因为一些“老人”写的。
但现在我不爱看中国作者写的书,由于电子书有时免费或者极便宜,我也读一下。
小说读的少,那种思想性的书一般是这种表达方式:“如果你只读A而不读B,你不可能成功”。
对,我们网民和人争论或随便写写博客时也是这种充满了主观定论式的自以为是的东西。
但我们是一个普通网民,不是作家好吗?
我一直以为作家的书里不应该是我们这种普通人的随便“胡说八道”、乱下结论的写法。毕竟我还是看了许多外国人的书和文章,如果他们意见不同,他们也不是“如果你只读A而不读B,你不可能成功”充满这种结语式的东西,因为谁都不是上帝。
他们表达得极委婉(或许有些人认为外国人写的东西爱绕),比较顾及他人的面子,但我认为这是外国人普遍养成的写作技巧,那些话不是废话,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既能摆明观点、论据,又从不是以上帝的视角,这就很能让人接受,可以引导多角度思考的氛围,毕竟,谁也不喜欢听到自己被说成“如果你只读A而不读B,你不可能成功”,能不能成功,一本书就能判断了吗?
此外,发现这不是一两个国家是这样的,大多数外国人欧美日韩都是这种写作方式,可见这是一种普遍的技巧了。
我想这种写作模式和别人国家民主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因为他们没有宇宙真理,所以不会是这样写作:“如果你只读A而不读B,你不可能成功”。几十年的“斗争”和“高压”状态培养了中国人现在说话的语式,现在的中国人就是这种批斗式定论式表达为多的。我们生活中充满了这种语调,包括你我,在网上、生活中处处可见,经常听到,从政治形态中那更是一副掌握了宇宙能判定别人的样子,主观的判语不要太多。
我觉得普遍地来看,中国底层人民缺乏自我认同,缺乏“自以为是”,但自以为是的那些人,又出了中国现在的好多书。他们或许确有许多新颖的观点或者新鲜的材料,但表达方式却不喜闻乐见,这种爱“教训”人的书我是不爱看的,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爱看。
写作真的是一门艺术,我觉得当代中国差得太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