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漏,又称漏壶,是中国古代的漏水计时器。 《周礼-夏官》(约公元5世纪成书)中记载有:“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凡军事,縣(悬)壶以序聚(柝)。………
天体的碎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和大气层的摩擦越来越激烈,最后燃烧起来,产生光和热,这就是我们在夜空中见到的流星。 有时候,天空中会有很多流星连续不断地坠落,这样就形成了流星雨。
彗星俗名扫帚星,是寻常肉眼不易看见的一种星,在古书里最早叫作“孛(读音“北,二声)”,在《春秋》和《书经》里都有记载,到战国以后才叫作“彗”。 从汉朝起,天文观测者常常把不常见而忽然出现的星叫作“客星…
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流星雨记录出于《竹书记年》。 而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天琴座流星雨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彗星,由于它拖着长长的尾巴的形状,我国民间叫它“扫帚星”。在希腊语中,彗星的意思是“长发”。 彗星只有当它接近太阳时,我们才能看到它的外貌,呈云雾状。较明亮的中心部分是彗核。 中国古代对彗星的称呼有“…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南阳汉画馆是中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也是现今中国全国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南阳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起始收藏、陈列汉画像…
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2012年10月23日在京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该项目自2008年1月开工以来,历时四年多的工程建设已…
中国也是世界最早制成的大赤道仪由元代郭守敬发明,称为“简仪”。 浑仪是用来测量天体的位置和两个天体之间的角度的天文仪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些。 现在放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浑仪,
中国在建世界上最大射电望远镜,单口径可达500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天然洼坑作为台址,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凭借特有的喀斯特地理环境和无线电环境,贵州平…
中国现存唯一的太极星象古村是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俞源古村。 南宋时,在松阳任教谕的杭州人俞德过世后,儿子俞义护送灵柩回杭,路过这里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俞义认定这里是神地,便置地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