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最大的吗?天外有天吗?宇宙是怎么样的?地球是否是宇宙的中心?这些都是古人一直在努力了解与探索的课题。 按照现在科研的成果水平对宇宙的了解与认识,比对古代人们的宇宙观,令中国人骄傲的是中国曾经提出过…
物候知识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动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认识,是在对大自然的不断接触和观察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远在3千年前,我国的物候观测内容已很丰富。在植物方面,对木本和草本植物都有…
奴隶社会初期的医药知识,仍处于巫和医不分的原始阶段。 到了商代中叶,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甲骨卜辞中关于疾病记载的资料有近500条之多。这些卜辞虽是奴隶主贵族们得了疾病占卜疾病能否治好的迷信活动的产物,不…
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潮汐学专著是唐代的《海涛志》。 唐朝人对海洋潮汐的认识水平比前代有了提高。 宝应、大历年间(762—779),出现了一部研究海洋潮汐的专著——窦叔蒙的《海涛志》,又叫《海峤志》。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 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
郭守敬是中国元朝的著名科学家。他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3月14日)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天文测量的建议。 他指出唐朝开元年间天文学家僧一行曾命令南宫说带领一组人员,在全国13处观测点…
月球上90%以上的“地形”是以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中国科学家中首批被命名为月球地形的有五位,他们是: 石申山; 张衡环形山; 祖冲之环形山;
中国最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 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1562年-1633年)于1631年使用望远镜观察日食,比伽利略迟22年。 徐光启, 字子光,号元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
中国最早发现恒星运动的是唐代科学家张遂。 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张遂,重新测定了150余颗恒星的位置和28宿在天球上的北极度数。 他通过和汉代星图相比,打破了恒星位置永远不变的说法,
中国第一台直径超2米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建成于1989年。 1989年11月13 日,中国第一台直径2.16米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在北京天文台落成并投入使用。 这台天文望远镜是由中国科技工作者自行设计研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