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字谜名作是东汉蔡邕于“曹娥碑”上的题辞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县人。这位大才子在朝为议郎,得罪要津,流放五原,遇赦,又得罪权贵,只好亡命江海,至吴越,他做了三件很风雅的事情。一是听人烧桐木,闻火爆之声清越,讨来裁成了著名的焦尾琴;一是对人说他曾在会稽高迁亭见到东间第十六根竹椽可以为笛,好事者制成,果有异声。

第三件事发生在这年的中秋之夜,他过曹娥碑,以手扪而读之,“以为诗人之作,无诡妄也”(《异苑》),嗟叹良久,在碑的背面刻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蔡邕少时以孝闻名,衣不解带侍奉母亲至死,他夜读碑文并如此赞叹,当不仅是为邯郸淳的文采倾倒,对孝女曹娥也必有惺惺相惜之意。

这是中国谜语史上有名的曹娥碑谜语。在蔡邕是随兴而作,后人却颇费端详。幸亏聪明人代代都有,到汉末,曹操过曹娥碑下,见了这八个字,不解其意,问群僚,都不能猜破。江边有一洗衣的妇人,对曹操说:“第四车解。”第四车上正是祢正平祢衡。《异苑》接着说道:“衡即以离合之意解之。或谓此妇人即娥灵也。”

《世说新语》说是杨修,并解释说:“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文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其实曹操和杨修都未尝过江东,事情恐怕不大可靠,后人瞧出不对,《三国演义》遂改为蓝田董祀庄上,说蔡邕之女蔡琰在家,曹操登门拜访,见壁间悬碑文卷轴云。还暗示杨修之死与此也有一丁点儿关系。

中原狼烟起,司马过江,北方士族东渡,对泣新亭。王羲之也从建康来到了会稽。他在兰亭曲水流觞、城里养鹅戒珠;在剡县羞辱王述致为所羞而设誓退出仕途;在上虞,他以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的书法将曹娥碑文写了两遍,不过用的是小楷,由吴茂先刻碑存于庙中,后被人取走,不知所踪。

邯郸文,羲之书,应是珠联璧合。不过到宋朝,有人说碑文不是王羲之所书,而是晋朝的另一个人。清乾隆年间,尚存四碑,一为北宋书法家蔡卞所书的大字本,一为明朝赖恩集李北海书,一为康熙间王作霖重摹右军本,还有一碑据说是乾隆间人所刻,姓名未详。现在这些书法碑刻作品不知还在不在。

曹娥庙
曹娥庙号称江南第一庙,曹娥娘娘是一个典型的民间之神,与厕神紫姑同类。到宋朝,她开始成为国家正式承认的地方性神祗了。宋熙宁中,规范诸神祠,根据太常博士王右的意见,诏以曹孝女坟庙载于祀典。大观四年,封灵孝夫人,政和、淳佑年间又屡加封号。还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

孝女庙左近还有一座关帝庙。海潮涨时,海水倒灌入江,至曹娥村则平伏,村民说是这两座庙灵验的缘故。

在今日的曹娥庙,有不少楹联:

事父未能入庙倾诚皆末节,
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徐渭)
渺渺予怀尝思所求乎子何事,
洋洋如在试问无忝尔生几人。(马一浮)
碑经易石千万年遗恨难磨谁见江边泪尽,
水亦更名风再夜招魂何处人言海上潮来。(赵时枫)
血泪溅长江魂逐波涛经五日,
褒封荣累代孝同星月炳千秋。(喻长霖)
碧水青山看风帆日夜经过寄语往来人愿各勉为孝子,
高天厚地任劫火古今明灭勒碑千万载问谁不敬贤娥。(邓散木)
天监孝思恃一缕性真不关血气,
地崇仁里合万家烟井永荐馨香。(沈志礼)
德必有邻江流近接清风岭,
文能载道石墨犹传黄绢辞。(于右任)
联中的清风岭在嵊州市(旧称嵊县)境内,说宋末有女王氏拒元兵凌辱留诗自尽,乡人哀之,建烈妇祠。今岭下有清风亭。

在曹娥庙里配享的也是两个孝女。一个是北宋的朱娥,一个是明朝的诸娥。朱娥10岁时为保护祖母不受族人伤害而死,诸娥8岁时因父受人诬告,随舅舅赴京师告状滚钉板而死。“滚钉板”是明初规定专门让喊冤的人享用的,说是看他是不是真的有冤。受冤枉不服还得如此,也是咄咄怪事,现在文明了些,晋封为“上访专业户”,钉板是不必滚了。

清初曹娥庙曾遭祝融之灾,大臣沈文奎捐资改建,乡人用余钱建沈公祠。上虞民间传说中有沈百万者,曾招附马,不知是不是他。清代张噩等编过一本《曹江孝女庙志》,余未之见。
据曹娥村一位老人说,曹娥庙的祭祀是在正月中旬。主持祭祀活动的有永清社、聚源社两大祭社。从正月十三到十七,放五昼夜灯,称前灯(正月二十日左右是大王庙三昼夜的后灯),上午是花台。具体情况不得而知。现在已无这些讲究,只是一些善男信女好像还在赶庙会祈福,头包白巾,脸色黧黑,看上去大都来自余姚一带。余姚有地名曰小曹娥。

历史的风尘掩盖了过去的歌哭与才情,只留下一个个符号供人们瞻仰。后之视今,尤今之视古,对历史来说,人生太过短暂。桓温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张季鹰却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常人既无桓温的野心,又无张翰的放达,面对滔滔曹娥江,还是孔子忧心忡忡的话容易引起共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呢?对此茫茫,焉能不形神俱废。

曹娥庙位于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镇曹娥庙西岸。是纪念天下闻名的孝女曹娥的古迹。它东临曹娥江,北靠古运河、杭通公路和萧甬线,交通极为便畅。

坐杭州开往宁波的列车,约两个半钟头,便可到上虞车站。出站举足至一座大铁桥,俯瞰,见桥下白浪翻滚,潮声隆隆。这便是有名的曹娥江;抬眼西望,但见300米处有座巍峨建筑屹立于江边。这就是流芳千古的曹娥孝女庙。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为孝女曹娥造墓建庙,并立石碑,由弟子邯郸淳撰写碑文。

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中郎蔡邕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语”绝妙好辞”四字,为中华第一字谜。

此诔文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议郎蔡邕(蔡文姬之父)闻之赶来观看。因夜到曹娥庙,就借着月光,手摸碑文,叹为奇文,忙索笔在碑阴写了“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赞颂这篇碑文。

曹操是蔡邕生前好友。一次行军过故人庄,偶见曹娥碑帖而询诸文姬。这位以创作《胡茄十八拍》著名的才女也据实以不解其意相告。其时主薄杨修称已经破译。好胜的阿瞒要杨暂且勿言。马行三里,曹操突然省悟,双方核对答案,居然都为“绝妙好辞”四字。

原来,黄娟乃有色之丝,为“绝”;幼妇为少女,即“妙”;外孙系女之子,为“好”;齑是姜蒜类调料碎末,味辛。捣烂这些东西的捣臼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即为“辞”字的异体字。

因了这段故事,由《曹娥碑》引发的蔡邕题辞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字谜

从此,《曹娥碑》一事便传遍天下。骚人墨客源源来到曹娥庙,为碑事作文吟诗,临摹碑帖……罗贯中、曹雪芹更是把碑事写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汉曹娥碑约于北宋元祐年间堕江。后晋代的王羲之、明代太监赖恩、王羲之后裔王作霖、清代浙江巡抚方观承所刻四碑也已失落。现存曹娥庙内的是块宋碑,为王安石之婿蔡卞于公元1093年所书立。此碑现已用铁栅栏加以保护,寻访者无法象蔡邕手摸汉碑那样去亲摩了。

从宋碑亭出来,见对面有一座碑廊。其廊小巧幽雅,颇具江南民间的建筑特色,将木雕石刻和会稽派盆景艺术融于一体,寓碑廊于古典庙宇之中。游人赞叹,行家留连。这是1986年整修庙宇时新辟的,收藏陈列的古碑名碣有宋、元、明、清四代98位书法家的墨宝真迹共120余块,191幅。均为清内阁中书、著名收藏家王望霖收藏,金石家范圣传等汇刻而成。分别收有宋苏轼和米芾的行书,元赵孟頫的行草书,称为“明末四书家”的邢、张、米、董的书法,明“吴中四才子”的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周文彬及会稽徐渭的书法真迹等。如今,把它们收集于一廊,供游人鉴赏,确是一件继《曹娥碑》后的又一美举,给曹娥庙增添了不少光彩。

来曹娥庙的海内外游人,一则为寻访“黄娟语”,探讨字谜艺术源流到此;二则是为了欣赏完整、古老的平雕、镂空雕、贴花雕、石雕、木雕等雕刻艺术,领略各个历史时期各派书家留下的书法真迹。

曹娥庙因过去有“曹娥碑”而被人们称誉为我国字谜的发源之地,今日有曹娥碑廊而被世人称道是中华第一“书法庙”,越来越为海内外游人瞩目。

作者:须弥山主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