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内地横跨三个世纪的最繁华的现代大都市

上海位于东亚大陆海岸线的中点,是中国沿海航运的中枢,同时,上海又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最富饶的长江流域的海上门户。

明清时期,上海的航运业虽然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其经济远不及有天下四大聚之称的苏州,市区人口仅20万人左右,只是一个规模中等的县级城市。

是1843年的开埠,使上海从一个三等小城迅速崛起为全国第一都会,并且到了现21世纪,上海一直保持着中国最繁华大都市的头衔。

19世纪,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以后,西方各国对华贸易主要选择东亚海岸线作为运输路线,上海自此拥有了海洋经济的优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长江依据条约自由航行,兼之长江沿岸城市的开埠通商,上海同时具有了长江经济的优势。

海洋经济与长江经济的结合,造就了上海商业贸易的迅速繁荣,上海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内外贸易中心

在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已占全国总额的50%左右,取代了广州的外贸中心地位。

商业贸易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上海的航运业、船舶制造业和进出口加工业的大发展。到19世纪末,上海的国际航线可直达北美、欧洲、澳洲及东南亚各国,国内航线沿海岸可通达南北各港口,溯长江可直抵武汉与重庆,上海成了中国最大的轮船航运基地

江海交汇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商业和金融资本向上海大量集中,上海成为中国和远东的商品集散地和金融中心,其金融结算额在19世纪80年代已占全国总额的80%,外国银行的数量在1911年达到了27家。上海成为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上海同样是中国发展现代工业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洋务运动之前,一些外国人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就是上海先后开办了一些中小型工厂。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大力发展军事和民用工业,上海则是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基地。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机器造纸厂、上海机器轧花局等民族工业,都是洋务运动的产物。

1895年的《马关条约》以后,外国人在中国口岸城市建立工厂,正式有了条约依据,上海的工业发展变得更加蓬勃起来。

到20世纪初年,据《海关十年报告》称:“上海的特征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以前它似乎只是一个贸易场所,现在它成为一个大的制造中心。……主要的工业可包括机器和造船工业、棉纺业和缫丝业。”

由上可以看出,上海的城市发展,一开始就是跨区域的国内国际资本大流动,它可以调动国内国际资源和资本市场来支持城市的发展。

这种依赖全球资本市场而建构起来的城市,其产业分工也是适应了现代国际资本的需要,表现出很多新产业的诞生是与世界同步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