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盛大的阿昌族传统节日是阿露窝罗节

阿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虽然没有文字,可是阿昌族灿烂的文化依旧被传承下来。一年一度的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人最盛大的节日。据了解,全国阿昌族80%以上在德宏州(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主要集中在梁河、陇川、芒市三个县市。阿露窝罗节则主要盛行在全国仅有的三个阿昌族乡: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曩宋阿昌族乡和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

据了解,阿露窝罗节实际是由两个节合并而成,即阿露节和窝罗节,阿露节也称熬露节,汉族称为会街节,是迎接菩萨下凡的宗教盛会;窝罗节则源于阿昌族的蹬窝罗习俗,节日当天所有人身着节日的盛装跟着音乐按一定节奏跳同一舞蹈,这种舞蹈要求舞者的脚一定要“蹬出去”。

关于阿露窝罗节的来历,较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和歌颂阿昌族祖先“遮帕麻”和“遮咪麻”战胜危害人类妖魔“腊訇”的壮举。据《阿昌族创世纪》记载:远古时无天无地,是天公遮帕麻造天,地母遮咪麻织地,从此人们安居乐业。然而腊訇却造了个假太阳,钉在天幕上,毁灭了人类的幸福。天公和地母为了世间万物的生存,用神箭射落太阳,降妖伏魔,使人类获得新生。因此,在节日期间,被阿昌族称为“活袍”的经师要念诵本民族的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大家则通过蹬窝罗,来纪念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

为弘扬民族文化,1983年5月20日,在广泛征求阿昌族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德宏州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根据民族节日“三统一”的要求,决定把梁河县阿昌族的窝罗节与陇川县阿昌族的会街节统一为阿露窝罗节,定于每年3月19日、20日举行,节日标志为青龙、白象和弓箭,是阿昌族人民幸福吉祥和开拓创新的象征。

阿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对歌”是青年男女在业余时间十分喜爱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叫“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对唱的山歌,一般是融景生情,即兴作词,山、水、云、树等都编入歌中;一种叫“相作”,是在夜深人静时,男女青年在林间幽会时,低声对唱的情歌,感情真切,常常一唱就是一个通宵;还有一种叫“相勒摩”,也是一种对唱的情歌,曲调幽雅亲切,歌词含义深刻,比喻生动。阿昌族的乐器有竹琴、洞箫、葫芦箫、三月箫、铜口弦、三弦、象脚鼓、铓锣等。每年的阿露窝罗节,“对歌”是一个重头戏。阿昌族人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集成为歌曲中的元素。

阿昌族是一个勇敢而智慧的民族。在古代,阿昌族人除了骁勇善战,对自己的武器锻造也有讲究,往往能够用最好的材料打造最锋利的武器。在户撒乡,阿昌族人拥有绝佳的打刀绝技,他们锻造的刀具,质量上乘、锋利无比。每年的阿露窝罗节,阿昌族人都会举行刀具大赛,来自村村寨寨的铁匠,把自己的镇宅之宝拿出来“一决高下”。比赛开始时,只见阿昌族铁匠将10余张毛巾叠整齐放在刀锋上,猛的向上举起,毛巾瞬间被劈成两半,惊得旁人发出长长的赞叹;随后,铁匠们将一根拇指粗的钢筋放在地上,用自己的刀砍下去,钢筋瞬间被分成两段,同样赢得阵阵掌声。充满智慧的阿昌族人,在节日期间还会将祖传的佳酿、佳肴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因此,在阿露窝罗节上,能够品尝到米酒、过手米线、火烧猪、蚂蚁蛋等各种地道美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