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部公布的第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有19处

2013年5月,农业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等19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试点”数量最多的中国,已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申报和评选体系。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逐渐得到重视。

早在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

2012年9月份,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和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入选GIAHS保护项目。加上此前入选的位于浙江省青田的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等,我国的GIAHS保护试点已达6个,占全球19处的近三成,居各国之首。

长期以来就有专家提出,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的基础上,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农业文化遗产评审体系。去年3月,农业部下发《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申报程序等初步确立。按照《通知》中的定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应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方面有显著特征。

从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可以看出其与GIAHS保护项目的密切关联。6处GIAHS保护项目试点全部入选,已被列为GIAHS保护试点候选地的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陕西佳县古枣园也入选名单。

与此同时,农业文化遗产也日益受到文化遗产保护界的重视。在2012年年底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45个项目中,普洱景迈山古茶园成功入选,而早在2006年的第二批预备名单中,哈尼梯田与新疆坎儿井就已入选。

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侯卫东介绍,哈尼梯田和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等农业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中的“文化景观”一类,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中科院研究员闵庆文也认为,虽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属于两个领域、两个学科的不同遗产保护项目,但是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所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正属于世界遗产中的“文化景观”遗产。侯卫东认为,对于农业遗产的保护,文物部门和农业部门殊途同归,应加强合作。

按规定,19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将成为遗产的保护、传承主体,省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有管理、服务和监督的职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