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最多的乡镇是福建武平县

位于福建省武平县(今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县城西南部的中山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乡小镇。东与城关镇接壤,西与民主乡相邻,南靠下坝乡,北与东唱乡为界。总面积为189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数据约有2693户,15790人,划分为100个自然村,1个茶果场。大部分讲客家话和京家话。因境内姓氏众多而闻名,成为我国姓氏最多的“百姓之乡”

中山镇当时数据统计,存有102姓。这些姓氏是:刘、赵、徐、曾、赖、钟、李、林、凌、马、纪、戴、牛、王、潘、程、廖、欧、兰、危、丘、周、石、洪、张、邱、谢、罗、修、吴、郭、贾、温、陈、俞、阮、彭、邬、黄、肖、连、来、蔡、何、舒、余、龙、翁、范、邓、熊、杨、饶、聂、董、胡、苏、汪、龚、古、陶、卢、许、童、邹、郑、吕、文、魏、巫、辛、车、卓、梁、涂、孙、莫、冯、田、包、曹、夏、池、练、汤、艾、雄、能、沈、付、黎、高、叶、宋、江、倪、带、华、季、菅、麦等。还有一些姓氏,因时过景迁,已经失传。

为什么在一个范围不大的山区乡村里,会聚居一百多个姓氏呢?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中山乡历史悠久,历代都为所、场;县的驻地,原是武平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贯人烟比较稠密,人口流动十分频繁;二是中山乡地势险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明洪武起,就在此筑城屯兵,从四面八方来的兵,以后留居此地,繁衍生息。

相传中山乡在南朝前叫武溪源,后升为武平场。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1年)规定百户为所,将武平场改为武平所。1940年,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又将武平所改称中山乡。中山过去是广东潮汕经赣江支流转陆路至江西通燕京的交通枢纽。明洪武年间,广、赣两“寇”入侵中山,抢劫钱粮,阻碍广东向京城进贡。为此,明成祖调遣十八将军,进驻中山平镇。由于平定有功,传旨嘉奖,并下令在中山建城,名老城;后因军事需要,又在老城东南建一小城,名片月城。老城的建筑形式,城门布局、百姓住房、八字门楼,以及元宵花灯等民情风俗,都近似京城。明朝末年,老城外围又聚居了千余户居民,遂由舒经等人就地续建新城一座,故有“三城”之称。

中山因地理位置特殊,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前后在此多次击败清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山的上峰、上岭一带建立过苏维埃政权。上岭村的中地自然村,地处长安山东区的丰山腰间,地势十分险要,成为红军攻守要地。解放后,中地已被列为革命基点村。

中山不仅历史悠久,景色秀丽,而且是革命的纪念地。古城的建筑物,还有几处基本完好无损,如老城的迎恩门、耸入云天的相公塔(屹尾塔)等,均可供人游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