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侗族花炮节是广西三江“三月三花炮节”

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有部分侗族。

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有些地方的侗族把“侗年”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而花炮节是湖南、贵州、广西毗邻地区侗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因地区不同节期有异,但农历二月举行的较多,一年一次。

传说很早以前有个侗家姑娘在河边打死了水蛇,救了一条小花鱼。一天,姑娘到河边洗衣,看到龙王的女儿在水面上向天空撒花玩耍,并上前感谢姑娘的救命之恩。从此龙王的女儿常来人间娱乐,龙王知道后将她关了起来。侗家人便聚在江边撒花以怀念龙女。久而久之,演变成花炮节。

侗族花炮节现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镇的农历三月三花炮节最具代表性。

据说在清朝光绪初年,广西三江县的富禄已是一个木材集散地和商业点,该地的商人们为了生意兴隆,便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燃放花炮招来顾客。习俗规定,夺得花炮者,除获得荣誉外,还会获得酒肉蛋等物质奖励。年夏一年的沿袭,便形成了传统的花炮节。花炮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以广西北部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程阳在农历的正月初三;梅林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富禄在农历的三月初三;林溪在农历的十月二十六日。节日前,远外的亲友们便来聚会地点,住在亲友家准备一同参加热闹场面。

节日清晨村村寨寨一片欢腾,行人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青年男女打扮得漂漂亮亮:姑娘们穿上绣花新衣,佩戴着银光闪闪的首饰;小伙子们身穿黑上衣白长裤,扎着绑腿显得神采奕奕。在节日的聚会场所,四周插上彩旗,搭上戏台,唢呐声声锣鼓阵阵,文艺工作者和民间歌手们,竞相登台演唱侗族人民爱听的侗戏。此外还有各种货摊和食品摊,摆满了村头巷尾。附近兄弟民族的村民纷纷前来助兴,使花炮节更热闹。

花炮节的主要活动是放花炮,花炮用铁筒制成,筒内装着火药和一个用红绿线包裹的象征幸福的小铁圈。花炮共放三次,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每放一炮随着轰隆的一声响,铁圈借助火药的冲力,冲向天空,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铁圈从空中掉到地上,早就盼着抢到铁圈的小伙子们,立即像开闸的洪水立即扑向前去,争抢那象征幸福吉祥、万事如意的铁圈。人流也随之时而涌向西边,时而涌向东边。有时铁圃掉进河里,小伙子们也争先恐后跳进水里争夺铁圈。得到铁圈的小伙了,机智地闯过对手们的围追堵截,到达终点,成为花炮节的夺魁者。所以过花炮节又称为抢花炮。抢到铁圈的优胜者,由老人们颁发镜屏和奖品并受到人们的尊重。

抢花炮活动结束之后接下来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各村各寨的芦笙队,会聚于此吹着高达几米几十米的大芦竹和各种精巧别致的小芦笙进行比赛。男女青年们有的比赛射击,有的唱歌跳舞,有的则对唱山歌互诉衷情。而中年老年人,或喝酒或听戏,或斗鸟下棋,自寻乐趣。节日的侗家山寨处处是歌声,处处是欢乐。入夜以后侗家山寨灯火辉映,欢乐的人们仍然兴高采烈地看侗戏、彩调和电影;座座木楼传出悠扬动听的“多耶”声、琵琶声和芦竹声,令人浮想联翩情趣盎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