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海军基地是山东的蓬莱水城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海军基地,是山东省蓬莱县城(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西北角的蓬莱水城。

蓬莱水城初建于公元1042年(宋庆历二年)。

明洪武九年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水城,总面积27万平方米,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它负山控海,形势险峻,其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海防建筑保存完好,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

(图:蓬莱水城)

1982年,水城与蓬莱阁一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是古登州所在地,而蓬莱水城原是中国古代四大港口之一。作为当时北方第一大港,它成为北方地区与当时朝鲜半岛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

从蓬莱水城出发,通过庙岛群岛岛链,连接辽东半岛,转至朝鲜半岛的航线。这条航线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海上对外交往航线之一,它又被后世形象地称为“登州水道”。

古登州城的特点是有两座城池,府城之外,另有一处水城,蓬莱阁就是在水城之中,自古名闻海内外,近年来更成为旅游和考古热点。

水城又叫备倭城,位于蓬莱城北,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围成一城。这里,在汉代就列为军事重镇。宋庆历二年(1042年),登州郡守郭志高根据朝廷的命令,于此处修筑马蹄形口朝北的沙堤围子,构成寨,停泊水兵战船,因为当时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舡”,所以称这座寨城为“刀鱼寨”,这便是水城的雏形。

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刀鱼寨”堤围子基础上修筑土城,城墙高约12米,厚5米,周长约2000米,城内总面积27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设北、南二门,北门即水门,又称关门口,供船只出入;南门名振扬门,与陆路相通。改画河河道绕城南、东西侧入海,形成天然护城河。原河道扩展挖深,引入海水,形成城内海,俗称小海。

因城内有海,故称水城。后因备倭,又称备倭城。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把城墙砌以砖石,并增设了炮台。此后又经过五次整修和扩建,整个水城由小海、城墙、水门、炮台、空心台、码头、灯楼、平浪台、防浪坝等部分组成。它负山控海,形势险峻,其建筑构成一个严密的海上军事防御体系,成为当时停泊战船,驻扎水师、水上操演、出海巡洋的基地。

水城的主要部分是小海(港湾),约占水城内总面积的1/4,东西两岸称东营、西营、均为旧时兵营;中间设横桥,以贯东西,桥为木质吊桥,以便舟楫往来。港湾入海口处修筑了一座高大的闸门,就是水门。水门设有巨大的栅闸,平时闸门高悬,大小舰船畅行无阻;有事则放下闸门,切断海上通道。水门外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

尤其巧妙的是水门内所筑的平浪台。平浪台迎水门而立,筑在一个小山丘上,外砌方石,内填沙土。当潮水、风浪扑门而来的时候,首先触着平浪台,被迫折而向西,经过一阻一折,使汹涌的浪头渐渐平缓下来。所以,即便大海白浪滔天,小海仍然平静安宁。平浪台同时又是水城屏障,有了它,从海上望水城,但见城堞森然,莫测城内高深,守可断敌人耳目,攻又能出奇制胜。战斗中还可以从平浪台上支援水门和东西两炮台的守军,真是一台多用,一举数得。

水城炮台上原建有涌月亭、海亭、海潮庵等,据说是操演水师的检阅台。水城里有一块风雨斑驳的明代石碑,记载着当年水军操演时的盛况。

水城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不屈不挠精神的见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曾在这里担任署部指挥佥事,训练水军,这里仍然屯有重兵,每天派出舰船出海巡逻,守卫着西到莱州,东至宁海(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一带)的千里海岸线。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舰队曾企图在登州登陆,登州守军凭借水城击退了侵略者。

水城不仅是一座军港,而且是古代海上运输的枢纽和对外交通的重要口岸。早在唐代,这里就同广州、胶州、扬州并称为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海上通道。明清时代,因水城小海里有了深水码头,海运更加兴旺了,常有淮船、塘头船、太仓船、瓜州船和辽船往来,使登州曾一度成为胶东最繁华的水上码头。

建国后,特别是1987年以来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多次拨款修缮,先后进行小海清淤,重修岸墙,重建太平楼、点将台、涌月亭、平浪宫、振扬门、水师府、关门口天桥,并在小海置仿古战船,设海上游览快艇,将水城开发为具有20多处景点的国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1982年,水城与蓬莱阁一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