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首影响巨大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冼星海

该系列: 黄河大合唱 共 3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近代第一首影响巨大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中国现代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原籍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自幼爱好音乐,擅长箫笛等乐器。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
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离校后曾参加田汉组织的“南国社”;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小提琴家奥柏多费尔和作曲家杜卡学习。
次年入巴黎音乐学院。

1935年回国,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和新华电影公司担任配乐和作曲,为《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夜半歌声》等电影配曲。
同时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赴内地,相继创作《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

1938年11月赴延安中,翌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延安时期,写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以及《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重要作品。

1940年赴苏联考察中,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的作品除歌曲(现存250余首)外,还有管弦乐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交响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以及独唱曲、独奏曲数十首,以广泛的题材和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对全国军民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此外尚有论著《论中国的民族音乐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