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可视人”数据集完成于2002年

2002年10月27日,中国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完成。23日上午,这一项目的课题组公布了这套“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他”的诞生,为中国乃至整个东方人提供了一部系统、完整和细致的人体结构基本数据和图像资料。

这一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由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张绍祥教授带领20多人的课题组,经过3年多努力完成的。新闻发布会上,课题组成员在计算机上演示了所采集的“可视人”的数据集及图象。电脑显示屏上,“可视人”的肌肉、骨骼、神经和各种脏器均清晰逼真,动脉、静脉分呈红、蓝色,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体全数字化“可视人”。

资料显示,这例“可视人”采用的标本为一标准的中国健康男性尸体,年龄35岁,身高1.70米,体重65公斤,通过肉眼观察、CT和核磁共振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该尸体标本经血管灌注、明胶包埋等前期处理后,被放入深低温冰槽冰冻,然后在零下25度低温实验室中用数控铣床从头到脚逐层铣切成薄片。每切一片,就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进行拍摄,之后将所得人体模型数据输入电脑分析,得到完整的人体结构数据集。最后,该课题组用自主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该“可视人”全身共计被切为2518个连续横断面切片,其中,颅底部等重要部位的切削厚度为0.1毫米。

由于必须在超低温的条件下,才能采集到准确的人体数据,该课题组创建了一个零下25度整体低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艰苦的特殊实验条件下,连续24小时不停机地工作,以比国外同行快得多的速度完成了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的数据采集。

据介绍,人体可视化研究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项信息技术和医学学科相互交叉、综合发展起来的世界前沿性研究领域,是将成千上万个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在计算机里整合、重建成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像,构成人体形态学信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开展各种人体相关研究提供形象而真实的模型,具有重大的社会应用价值。有了“可视人”,可以提高人体影像学的精确度,为疾病诊断、新药开发和外科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数据。同时“可视人”还可广泛应用于航空、体育、汽车、建筑、机电制造以及影视制作等与人体结构直接相关的行业。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和韩国掌握了“可视人”技术,拥有自己的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美国已报道的可视化人体断层厚度为1.0mm和0.33mm,而且标本生前曾作过器官切除,造成数据缺损。韩国已报道的可视化人体为65岁的老年标本,形体异常消瘦,层厚为0.2mm。这些研究结果如果作为标准数据集,都具有明显的缺陷。与美、韩相比,本项研究成果为整个标本的连续断面,无节段性数据缺损,断面图像分辨率达630万像素,断面厚度达到0.1毫米,在设备的先进性,数据的完整性、代表性和精确性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已经在有关学术期刊以研究论著的形式正式发表,并同时在国际互联网站发布,使我国正式成为第3个拥有本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国家。(熊学莉廖雅琴范伟国)

人体可视化研究旨在将成千上万个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在计算机里整合,重建成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像,构成人体形态学信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开展各种人体相关研究提供形象而真实的模型。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抓住先机,于1989年确立了“可视人计划”。随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获取了人体连续横断面图像,取得一套正常人体的结构数据,并于1994年向世界公布了研究成果。美国可视人计划的实施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韩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启动了可视人体计划。

2001年11月,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的会议在北京召开。许多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可视化人体,而且,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在先进性和准确性上,可以超过美国的可视人计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