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模式生物基地2001年在上海成立

2001年11月22日全国首个模式生物研究基地在上海成立,线虫、果蝇和老鼠理所当然成为了基地“主角”。

进入人生的哪个阶段,“发胖基因”就要启动工作?究竟是何种基因该对肿瘤的发生“负责”?一批新研制的药物中多少对症多少无效?解答这些问题非得做一做实验才能知晓,而模式生物正是“代人受过”的实验对象。

模式生物研究基地由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和上海复旦模式生物研究中心领衔。前者拥有20万只老鼠,由于老鼠的基因组规模、结构和功能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因此常常被用来研究基因功能、人类疾病和药物筛选。目前我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疾病相关基因,如肝癌、鼻咽癌、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少就是在小鼠身上得到的验证。

上海复旦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的果蝇、线虫种类有上千种,它们对于个体发育、生物进化、信号传导等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大中心将通过运用转基因和基因剔除等技术对模式动物进行大规模系统遗传诱变、遗传筛选,致力于发现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功能基因和疾病相关基因,为一批人类重大疾病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模型。

两大模式生物中心在运作上也各有“模式”:南方中心依托国家863生物技术领域疾病动物模型研发基地,并吸收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杰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多元投资。复旦中心则依托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发育生物学基地,并与耶鲁大学等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市科委表示,首期将向模式生物研究基地投入600万元的资金支持,加之国家863计划的投入和各方的资金,生活在上海基地的线虫、果蝇和老鼠,共可得到1000多万的“科研经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