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座天文馆是北京天文馆

新中国第一座天文馆是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馆建成开馆。

(图:北京天文馆,摄于2009年)天文馆及附属建筑共占地约2.5万平方米;
圆顶部分的结构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专家设计,为半圆球形的钢筋混凝土薄壳,直径25米,厚6毫米;
内圆顶直径23米,用钢片组成,以支置天幕;
圆顶大厅内天幕与墙面交接处,距地约3米的地方,安装了一圈以铅铁制成的天际线,产生仰视天象的逼真效果。

北京天文馆以生动、形象的展览和天象表演来揭示字庙的奥秘。一走进天文馆的门厅,就看到一只悬挂的铅球,在黑色大理石的圆池中不停地摆动,这就是证明地球自转的傅科摆。

由门厅往西是展览厅,这里用幻灯、电动模型、图表和实物介绍天文基础知识;往东是讲演厅,这里经常举办科学报告会。

天象厅是天文馆的中心。大厅里有一架精巧而复杂的天象仪,它能同时放射出几千条光线,投影在半球形的银幕上,演示出各种天文现象;每场放映一个专题节目。

坐在天象厅里,观众可以欣赏一幅幅动人的人造星空迹象。在西南面的天文台里,安装有口径13厘米的天文望远镜,白天通过它观测太阳黑子,晚上观测月亮上的环形山和土星的光环。

北京天文馆是从事天文普及教育的科学机构,建馆30多年来至20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有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1000多万名观众到这里参观。

经过扩建与改造,现在的北京天文该馆分A馆和B馆两大部分:

A馆即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开放的原馆。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开放设施有天象厅;展览厅;影视报告厅和大众天文台。
A馆天象厅于2008年7月11日改造后重新开放。内设400席座位,厅内安装德国蔡司9型天象仪,美国Sky-Skan公司的全天域数字投影系统,和4台辅助激光投影器,4台喷雾发生器以及13.1声道的环绕声系统。这样的超级组合,使北京天文馆天象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天象厅之一。
西展厅为《玩转星空》展览,东展厅为《伽利略望远镜–改变世界的工具》展览。

B馆即新馆,于2001年底在天文馆原址上动工兴建的,总建筑规模20000平方米,已于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开放。

主要的公共开放设施有:数字化宇宙剧场、3D动感天文演示剧场、4D动感影院、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天文教室等。宇宙剧场,容量200席座位。
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化天文放映设备,它由大型图形工作站和ADLIP激光投影设备组成,能生动形象地演绎壮丽的星空景象和人类探测太空的壮举。
3D和4D动感天文剧场,其容量分别为48席和196席座位。这两个剧场的演示功能是对宇宙剧场功能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们以其强烈的动感、特殊的视听合成效果为观众营造出很强的临场感、震撼力氛围。
太阳展示厅,展览面积300米,以展出太阳和太阳系内容为主。主要展项内容有从太阳真空望远镜观测接收而来的1.8米太阳白光投影像;174毫米手描太阳黑子白光全日面投影像;艳丽多彩的太阳光谱投影像;太阳白光、太阳色球全日面和太阳局部活动区的CCD电视图象等。

以“快乐探寻宇宙奥秘”为主题的新馆二期展览也于2006年7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展览分为15个展区,展示内容十分丰富。
大众天文台,内置一台口径为40厘米的光学折反式天文望远镜。主要用于和满足观众、青少年学生对天文观测与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现在的北京天文馆主要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
除此之外,还根据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学生经常性地组织举行天文讲座、天文培训、天文奥赛、知识竞赛和天文科技夏(冬)令营等各种科普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北京天文馆已经成为我国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开展天文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1995年以来,天文馆先后被定名为国家和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多次被评为国家和市级“科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