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发现珍珠化石是2012年于河北张家口市

2012年7月消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研究员近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盆地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时,在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60万年前)地层中发现了双壳类无齿蚌化石,其内壁有20余颗珍珠,最大的直径约为1.5毫米,均保持着较好的珍珠光泽,属国内首次发现珍珠化石。

泥河湾原位于阳原县泥河湾村,200万年以前阳原一带是一个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湖中螺蚌遍布,鱼虾成群;湖边有广阔的森林、繁茂的草原,大量哺乳动物活跃期间,古人类也在这里生活。

大约在1.8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湖底上升,交错移动,湖水大部分流走,只剩下现在的桑干河,由于昔日的大湖逐渐消退,泥河湾地层裸露出来。

目前泥河湾遗址群主要分布在阳原县境内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27公里的桑干河两岸区域内,因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

据介绍,珍珠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外套膜内。当外界异物进入,贝类外套在刺激下发生分泌反应,生成碳酸钙矿物((文石)珠粒,即珍珠。

珍珠在自然条件下会产生分解,在地层中极难保存。此次发现的珍珠化石极为珍贵,对于追溯珍珠的起源和在自然界中的演变历史有重要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