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创“刺穴取栓”中医疗法的是清代名医徐大椿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三高一多的特点。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7亿!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患者6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35%重残与死亡。脑中风病人出院后一年内复发率约占35%,三至五年的复发率约占55%。

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得不到彻底的治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大量中风因子(即血栓栓质)长期潜伏在血管内形成形状不同的血栓栓质聚集物,存积在“血栓库”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

中国史上曾经首创用中医法取血栓出来的是清代名医徐大椿

当年他在为清廷的大学士和乾隆皇帝治疗颠顶剧痛(中风先兆)时,他潜心研究和首创“中风因子”取出,为乾隆颠顶痛刺穴取栓片刻后显奇效,震惊朝廷上下,徐大椿被乾隆皇帝赐名为徐灵胎。

徐大椿(1693-1771),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人,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

在医学上,徐大椿是大器晚成型。他从年幼时就学习儒家经典,通晓天文、水利等,又精于诗文。直到年近30岁,家里有多位亲属患病了,他才开始经常与医药打交道,并决定致力于钻研医学。

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天,皇太后连日胸闷腹胀,不想吃饭,太医及宫外的名医看了都没有效果,病情日渐严重。

乾隆皇帝下旨遍求天下名医,有人推荐了一位在江南的医生,该医生在看病前先向太监和侍女打听了一下太后得病的情况和治疗的经过,经过一番深思后,就胸有成竹地诊病去了。

诊完病后,奉上处方一剂,上写:莱菔子(萝卜籽)三钱煎服。

皇太后服后不久即一阵腹泻,顿觉胸腹平和,周身顺畅,逐渐添了精神。

乾隆皇帝因此龙颜大悦,当即任命此医为江南布政使。

这个靠三钱萝卜籽换来布政使官职的人就是人称“江南神医”的徐大椿。

徐大椿有许多神乎其神的医疗故事,是当时著名的临证医家。

徐大椿因其行医有名,所以曾两次奉诏赴京。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大学士蒋溥患病,御医诊治无效。于是,67岁的徐大椿第一次奉诏入京。

仔细检查后,徐大椿心下了然,密奏皇上,断定蒋溥的病不可治,过立夏七日就会死去。

皇帝非常赞许他的诚实,并赐居“兰台”,命他入太医院供职。

徐大椿先后六次进宫为皇帝、后宫看病。

后来徐大椿以年老体弱,请求回归故里,得到了乾隆帝的准许。

乾隆三十六年,78岁的徐大椿再次奉诏入京。此时的他老态龙钟,且有病在身,自知未必能够生还,就带着儿子徐一起赴京。

到京后的第三天,他自拟了墓前对联:“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土坟。”

当夜,徐大椿就去世了。

乾隆帝对他的去世深表惋惜,赏赐了金帛,并谕旨徐护送父亲的灵柩归葬故里。

徐大椿不仅悬壶济世,而且著述丰厚,尤其在阐发经典医著方面卓有成就,如《医学源流论》、《难经经释》、《伤寒类方》、《兰台轨范》等。

其中《医学源流论》集中反映了他的学术见解。

《医学源流论》中有一些很精辟的论述,如《用药如用兵论》就以兵法来讲用药的道理。

他说:发现邪气,要立即判断其发展,用药阻断其传变途径,这正如打仗先守住敌人前进的要道;

由于饮食停滞导致的疾病,要用药清除积滞,这就像打仗切断敌人的粮草一样;

几种病一起出现,要集中力量攻击其主病,这样敌人失去核心自然溃散;

如果是身体虚弱的人得病,用药要平和,不可过分攻击,不可耗竭资源,等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