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收藏石磨数量最多的是河南的贺恒德一家

“经认证,河南省郸城县贺恒德先生收藏石磨39052块,成为世界上收藏石磨数量最多的人,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9年7月10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女士经现场认证,正式将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的中原民俗园的石磨收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贺恒平说,这个纪录其实并不准确,不少石磨没有计算进去,并且认证后他们又收集了一些,现在拥有的石磨有五万多盘。

为什么能收集到这么多石磨?贺恒平等人分析说,一是石磨不易毁掉,不像木质农具劈了能烧火;二是周口一带石磨都是用坚硬的红石头制成,当地人认为红石头放家里不吉利,磨没用了,都被扔在野外。

The-Central-Plains-folk-park-with-millstone-collection-in-Henan-Province(图:河南郸城县的中华民俗园一景,摄于2010年9月)

“红石头和青石头不一样,红石头不平和,发凶。20世纪七十年代后,村里有了钢磨,后来乡里又有了面粉厂,石磨没了用处,人都不愿放在家里,扔得到处都是,村头、路边、坑里头,到处都是。”  
 
民俗园收集旧农具的消息传出后,就有人拾了野地里的石磨送来,最多的时候,“一天二三十辆拖拉机来送石磨。”

老农们说,过去石磨是家里的大件,专门要有磨屋放置,不是每家都有能力置办的,一般四五家才有一盘磨,没磨的到别人家磨面,要趁人家的空。过去的家庭人口多,按一家十口人计算,平均四五十人一盘磨,如此,民俗园收集的五万多盘石磨,过去可供二三百万人使用。  

贺恒仁说,他家的石磨传了三四代人,用了100多年。民俗园的这五万多盘石磨,都有1、200百年的历史。磨在使用过程中,磨齿会磨损,过一段时间需要重刻磨齿,因此越薄的磨,使用的时间越长。在院内,我们看到一盘厚度只有15厘米左右的石磨,老人们说,这盘磨大概用了五六百年。  

收集了这么多石磨,怎么摆放成了问题。不少人出主意想办法,后来主要由秦光才设计规划。这位新乡人曾在民俗园一住数年,为该园建设贡献良多。说起来,他与民俗园的缘分很偶然。  

民俗园大量搜集旧农具的举动,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和赞赏,如冯骥才、舒乙,以及河南省内的文史学者、文博专家,他们为民俗园提供了很多实质性的帮助。新乡文博专家冯广宾对民俗园特别感兴趣,热情参与文物收集工作,与贺家人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秦光才是冯广宾的朋友,此人多才多艺,会纸扎、油漆、雕刻等多种手艺,是农村的能人。

当民俗园建设遇到问题时,被冯广宾推荐到这里帮忙。秦光才没学过建筑,但他喜欢钻研,后来成了民俗园的“总设计师”。贺恒平开玩笑说:“老秦除了生孩子是半把手,下余都是一把手。”逗趣中,充满了对老秦的钦佩。  

在冯广宾、秦光才等人的帮助下,民俗园建造了石磨牌坊、石磨照壁、石磨广场、石磨山,最特别的是用石磨建了一座神农大殿。建这座大殿本来请某大学的建筑设计师绘了图纸,施工时却发现不能用,因为用磨垒墙,跟别的建材不一样,有很多特殊性。最后这座大殿还是按照秦光才的设计建造而成。

如今,石磨成为民俗园最独特的风景,石磨小路、石磨广场、万磨山,蔚为壮观,令人惊叹。但惊叹之余,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石磨发明于战国时期,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在汉代推广普及。到了晋代,我国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 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注:文中数据至2010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