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铁路大桥是河北的滦河大桥

在冀东平原的昌黎与滦县交界处的滦河,是华北的第二大河,发源于塞北坝上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今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巴延图古尔山北麓,经内蒙古高原和燕山,在乐亭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与邻县昌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的交界地带流入渤海。

滦河全长877公里,流域面积4.49万平方公里。在河上屹立着一座拥有110多年历史的铁路桥,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座铁路大桥,修建此桥的是中国著名铁路专家、“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1919年)字眷诚,江西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茶商家庭。

1872年仅12岁的詹天佑辞别父母,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就读。187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5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1881年,詹天佑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名,在120名回国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时国内洋务运动如火如荼,清政府官员相信外国专家、追求外国技术,使这些留学回国人员未被重用。学铁路工程专业的詹天佑,却被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

China-Luanhe-River-railway-bridge(图:河北的滦河铁路桥)

1886年,清政府开平矿务局为解决冬季河流封冻影响运输阻碍煤矿发展的问题,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成立“开平铁路公司”,大力修建铁路,以提高开平煤矿的运输能力,招集商股二十五万两,收购了开平矿务局的唐胥铁路和修理厂,并由胥各庄往西续建铁路九十里至芦台,1887年5月竣工。1888年8月,更延伸至天津。是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参与了唐胥铁路继续往东的施工,唐胥铁路于1890年修至古冶。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开办西起古冶东到山海关的“关西铁路”,派记名提督周兰亭、候补道李树棠总揽事务,在调查中,修建“关西铁路”最大的障碍就是需要修建一座跨河的铁路大桥。

当时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专家,修筑铁路主要依靠洋人和西方机械技术,当然这次也不例外。李鸿章聘英国专家金达为总工程司,李吉士、狄连德、穆和德为副总工程司。次年(1892年),中国第一条标准铁路——唐胥铁路修通古冶至滦州段,在往东修建由滦州到山海关的铁路时,需要建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大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水涨流急。总工程司金达特请英国的桥梁专家喀克斯工程师担任设计、承建。铁桥建设刚开始,打桩筑墩就失败了。喀克斯请来日本工程师依然未过筑墩关,最后去请德国专家出马,由山东湾调来一批德国机器匠,使用先进的“空气打桩法”,也未能成功。为了减低水势,德国人炸掉了“独石山”,改变滦河的流向,但仍然无法立桩。面对交工期限将近的窘况,英国总工程司金达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授意喀克斯来找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问策。

当时詹天佑32岁,正在滦河以东的石门镇担任铁路工程师。他同意担当修建滦河铁路大桥重任,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全面分析研究了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找出了外国公司设计选址不当,山口处河窄水急无法打桩的失败结症,以重新选址加大桥梁长度设计来解决无法打桩问题。在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测算的基础上,大胆将桥址由山口向南移,选择河面开阔,水势减缓处建桥墩,又调整了建桥设计施工方案。由于桥址南移,便于立柱打桩、运料行船施工。在组织施工过程中,詹天佑借用俄军修建大连军港时留下的特长红松木,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利用松木排圆形,密不透水的特点,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还就地取材,使用附近武山、榆山的“台阶石”、“桩子石”,并解决了黏合石料的黏合剂问题,减少了对英国洋灰的进口,节省了资金,争取了建设时间,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

经过两年施工,1894年滦州铁路大桥顺利通车。詹天佑修建了中国第一座铁路大桥,解决了西洋、东洋三个国家的工程师面对水急无法打桩的重大难题。110多年过去了,这座久经风雨的大桥,虽然在1976年遭遇了唐山大地震的破坏,经修复后仍屹立在大河之上,十分雄伟壮观,是唐山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